建設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以服務國家環境保護決策和監督管理為宗旨,建設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開展環境保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培育優秀科研團隊,提升環境基礎科研能力。主要建設方向:
水污染防治領域:城市非點源污染模擬與控制、農村面源污染模擬與控制、水生態環境安全與恢復等方向;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大氣污染過程與綜合防治、空氣污染預報預警、光化學過程與控制、區域大氣復合污染健康效應與生態風險、大氣污染氣候效應等方向;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污染場地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農業土壤環境保護、地下水質量控制與污染風險預警等方向;
生態保護和建設領域:生態資產核算與管理、區域生態系統監測評估與風險管理等方向;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領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和污染控制、危險廢物全過程控制等方向;
環境監測技術領域:環境應急監測與風險預警等方向;
環境基準與健康領域:空氣、水質、土壤健康基準,環境污染暴露評價,污染物生殖發育健康,污染物致癌風險評估及歸因,兒童環境與健康方向等方向;
核與輻射安全領域:核設施環境安全、核應急與技術、核與輻射健康防護等方向;
其他領域:城市噪聲污染控制等方向。
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建設
結合國家帶來一段時期內污染控制的工作重點,突破長期制約我國環保工作和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建設一批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開展污染控制技術開發、示范、工程化應用和推廣。
主要建設方向:
水污染防治領域:河流湖泊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與修復技術、工業園區綜合廢水系統管控與污染治理技術、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集約化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新技術、水產養殖污染控制技術、村鎮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化技術、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技術、高鹽廢水脫鹽技術、 高氨氮廢水脫氮技術、毒性有機廢水處理技術、水處理專用藥劑與材料等方向;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燃煤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工業PM2.5污染控制技術、揮發性有機污染控制技術、移動源排氣污染控制技術、工業有毒有害氣體污染控制技術、臭氣污染控制技術、大氣汞污染控制技術、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氨污染控制技術、煙氣超低排放技術、煙氣梯級利用減量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專 業材料等方向;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與阻控技術、農用地農藥等有機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與阻控技術、礦山開采土壤污染阻斷與生態修復技術、油田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工污染土壤(場地)修復技術、建設用地地下水修復技術、地下水源地污染風險控制技術等方向;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領域:城市垃圾處理污染治理技術、滲濾液處理技術、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水泥窯廢物共處置技術、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危險廢物與化學品無害化處置技術等方向;
環境監測技術領域:大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大氣PM2.5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重金屬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大氣有毒有害氣體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水質生物毒性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噪聲和振動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土壤監測技術及儀器裝備、環境監測預警技術等方向。
中央預計投入經費約300億元
《規劃》還指出為實施本規劃9個領域的重點科技任務以及建設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學觀測研究站,預計需要國家投入經費約300億元(不包括地方配套、企業投入和國際合作資金)。其中,重點領域科研業務費280億元,能力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經費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