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玻璃屏幕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
手機玻璃屏幕生產廢水種類、成分復雜,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產生的廢水主要有油墨廢水、研磨廢水、清洗廢水、另外還有少量生活廢水,根據業主提供的監測數據,油墨廢水為高濃度有機廢水,COD濃度為60000~80000 mg/L,廢水呈堿性且可生化性差,水量較少需進行預處理,研磨廢水為高濃度無機廢水,主要以懸浮物為主,懸浮物濃度為8000~12000mg/L,廢水呈堿性,水量較少需進行預處理,清洗廢水污染物濃度相對較低,COD濃度為1200~1500 mg/L,水量較大,呈弱堿性且可生化性差,生活污水染物濃度低但可以提高綜合廢水的生化性。
工藝流程簡述
高濃度油墨生產廢水先流經格柵機去除易堵塞泵及管路的較大顆粒的雜質后進入集水池,由泵提升進入混凝反應沉淀池,除去污水中的色度及懸浮物。
高濁度研磨生產廢水進入集水池,由泵提升進入混凝反應沉淀池,除去污水中的懸浮物;以上2股廢水進入同一沉淀池處理。
沉淀池出水與清洗廢水一道進入調節池(生活污水也直接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和水量的調節均化后用泵打入ABR厭氧反應池進行厭氧發酵,通過厭氧顆粒污泥床的生物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降解并形成CH4生物能,產生的沼氣經水封氣水分離后直接進鍋爐燃燒(回收利用)或排入大氣層,厭氧出水與低濃度廢水一同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物處理。在接觸氧化池中,通過鼓風充氧,粘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中的細菌以廢水中的有機物為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從而將廢水中的大部有機污染物降解為簡單無害的無機物,出水流入混凝氣浮池。在混凝氣浮池中加入絮凝劑并通過連續攪拌,使絮凝劑、污染物與回流溶氣水均勻混合、反應釋放,進入氣浮分離池,再次實現固液分離。在范德華引力作用下,顆粒較大的絮體(主要為接觸氧化池中脫落的生物膜)形成浮渣排至污泥池,氣浮池澄清出水“達標”排放至廠外。
沉淀池污泥和氣浮池浮渣流入污泥濃縮池后用污泥泵打入板框壓濾機脫水,泥餅外運,濃縮池上清液回流入調節池再行處理,無“二次污染”現象產生。
絮凝反應藥劑分兩種,一種是無機絮凝劑堿式聚合氯化鋁(PAC)或聚合鐵鹽,另一種為高分子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酰胺(PAM)。加藥系統由配藥罐組成,由計量泵加藥。
工藝流程特點
流程先進、科學、合理
根據污水來源及其物化特性提出了:格柵 →調節均質→厭氧→接觸氧化→混凝氣浮→“達標”排放的工藝流程,可確保懸浮態及溶解態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得到全面和徹底的去除,確保出水水質達標。
ABR厭氧反應池高效節能
ABR厭氧反應池設備采用專有技術布水裝置,保證了進料液和回流液布水的均勻性和可靠性,簡化了布水裝置的結構,便于操作控制,節省投資費用。運行過程中各布水點的流量變化和堵塞現象能及時發現、排除故障,不需停止運行。布水裝置的進料布水系統僅需一個總控制,保證了裝置的水力流速大小可以調節,可以使ABR裝置內水力流速保持在一個設定的高效參數范圍內,有利于顆粒污泥的增長和流化,使ABR裝置具有最大的負荷效率。
該ABR裝置內設有氣、固、液三相分離器,能嚴格控制反應器內水、氣、固的平衡,從而保證反應器高效穩定運行。廢水在厭氧發生器內經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含有的各種有機物、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等物質厭氧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該厭氧裝置是鋼混結構,實行全封閉運行。該裝置具有較高容積負荷,CODCr去除率可達到80-90%,該工藝設計采用CODCr容積負荷為8-12kg/m3d,厭氧產生的沼氣和污泥,經設備中專用三相分離器分離,沼氣回收或高空排放,上清液排出后繼續進行生化處理。
手機玻璃屏幕生產廢水處理設備現場圖